這次的分享圍繞著「心」的主題,這樣的真實自我須要向內尋找,而非外求,照顧好自己的心,才能將一份平靜傳遞給周遭的人。

小敏分享張曉風《送你一個字》,當中有一句神奇的咒語:「我好快樂!」快樂究竟須不須要提醒?我想當內心紛亂的時候,許多勵志的話語都可以安定人心,但當內心平安喜樂時,快樂便在四周。

張德芬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中提到,人所追求的不外乎愛、喜悅與和平,快樂是外加的,而喜悅則是向內追求,當人有一顆喜悅的心,萬物無不喜樂。我想起許多清晨時光,經過校園中一排落羽松下,感受陽光灑下的溫暖和煦,感受像羽毛般葉子的那一身新綠,多麼動人,此時,教室裡那群孩子的問候,多麼動聽。那是內在喜悅牽引著迎面而至的人事物,都顯美好。

而內心紛亂的時候,多種不安情緒伴隨,無力驅趕,或者需要好長的時間才能復原,我想ㄧ些勵志書、ㄧ些正向咒語,可以帶領我們快快脫離負面情緒。朗達‧拜恩的《魔法》中的魔法句:「感謝你!感謝你!感謝你!」藉由每日的感恩練習,讓我們夢想成真,其中對我較受用的是「提前感恩」。當塞車使我上班快遲到時,我想像著接下來車況好轉、順利到校、鐘響前進入校園,感恩上天讓我準時到校,我不認為這是自欺欺人,而是正向思考對抗進而驅走負面想法與事件,這樣「提前感恩」的心態,使許多事情都更順利了。我同意有時需要ㄧ些正向咒語,伴隨我們度過ㄧ些生活難關。


朱娟分享曾昭旭《把丟掉的心找回來》,提到孟子的一段話: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!」高中時讀的「放(ㄈㄤˇ)心」是找回放失的心,和現在的「放(ㄈㄤˋ)心」不同,不過,如果能找回真實的心,的確就令人「放心」了,我認為兩者間還是有關聯存在。

找回真實的心,使人心情平靜,但生活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,朱娟分享媽媽往生的經驗,深深的打擊她許久,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必經之路,但親情離別總令人難以割捨,當中的痛只有當事人最懂,就算時間沖淡了傷痛,它仍以許多形式存在於記憶中。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」這句話,陪她與家人稍稍釋懷、度過傷痛,即使這樣的安排令生者難以接受,但勇於面對的當下,亦是成長的契機。

生活中的瑣事時常使我淪為說長道短之流,感覺不吐不快,但道人是非的同時,也污濁、矇蔽了自己的心,往往對事情無任何助益,究竟,我是想傾倒垃圾?還是想解決問題?班上一位孩子,三番兩次考驗我的耐心,這一週,我每日細數幾件他的罪狀,再轉述給外子聽,但日復一日,我真的有些不明白自己的動機,「他又沒寫功課了,沒寫功課還在那裡閱讀...」「又是媽媽幫他抄聯絡簿...」「說是沒帶功課,卻藏在書包裡...」感覺「真心」離自己愈來愈遙遠,從前,我曾懷疑自己究竟想幫忙孩子,還是想幫忙我自己?我自問自答:「幫助孩子,亦是幫助我自己吧!」僅是說說真的無益於現況,採取不同的策略才是可行的方法,畢竟,我可以消極的忍受、抱怨,也可積極的試試看是否有別的可能,凡努力過後才可問心無愧吧!

一顆勇敢、樂觀的心帶領我們勇於面對當下,即使帶點傷、帶點淚,但使我們更接近真實的自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33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