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Sep 22 Thu 2016 14:42
麗嬰房抓週&趣味爬行比賽@媛媛10M
- Sep 11 Sun 2016 17:25
班親會有感
班親會算是開學以來的重頭戲,要與家長展開見面禮,許多教室布置細節、班級活動規劃我都會在班親會之前完成,以便向家長報告新學期有何重要行事、教學重點,儘可能讓自己展現專業又不失親和力的教師形象。
- Aug 17 Wed 2016 14:30
鶯歌陶瓷博物館~兒童陶藝之樹洞裡的秘密
每年暑假接近尾聲,我們會幫孩子安排游泳課,今年已經進入第三年。為了抓緊寶貴的玩樂時光,游泳課結束後,家長們會集思廣益,想想有什麼地方可以接著「遛小孩」。今年的夏天,格外炎熱,讓我想到了「鶯歌陶瓷博物館」,上次一次帶評評來不知是幾年前了,印象深刻的是戶外廣場有小小車子可以租借,還可以玩水,現在的風貌已大不相同。
- Aug 10 Wed 2016 21:41
從《生命清單》看生命
Lori Nelson Spielman《生命清單》一書中,善良、真摯的布芮特,在自己的人生中迷失,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真正的自己該是什麼樣子。有智慧的母親伊莉莎白,為她保留14歲時扔進垃圾桶中的生命清單,並在臨終前完成了一封又一封給女兒的信,幫助她達成一個又一個的願望。原本布芮特眼中荒謬又幼稚的童年心願,像是當一個很棒的老師、養條狗、買一匹馬、陷入愛河、生個孩子,也許生兩個...等願望,竟都神奇的在一年期限內達成。我想,我讀到的並不是奇蹟,而是當人敞開心胸、集中意念之後,是值得擁有許多美好事物的。
- Aug 06 Sat 2016 06:23
最早的閱讀是從「吃書」開始
妹妹的到來,時常使我想起哥哥小時候的點點滴滴,想著:「從前年輕的我是怎麼看待這件事,是怎麼走過來的呢?」人家常說:「老大照書養,老二照豬養。」但我是恰恰相反,年輕時的自己在沒有閱讀的習慣下,無知的展開家庭生活,許多狀況用最原始的本能處理,像是孩子喝奶、睡覺、吃副食品...等基本需求,都是從長輩、朋友嘴中得知更好的做法,養小孩像是不斷的嘗試錯誤與修正的過程。
- Aug 02 Tue 2016 11:37
大哥哥和小妹妹三兩事
從前,還未生第二個小孩時,保母、長輩見面時,總一再問道:「什麼時候生第二個呀?」對於這樣的問題,我們準備了好幾種答案來應付:「順其自然。」「如果第二個又是男的,怎麼辦?(打從心裡的擔心)」「生一個好好帶就好了。(我們是重質不重量)」別人的分析真的很有道理:「小孩比較有伴。」甚至也有人直截了當的說:「你們這種想法很自私。」我會在心裡OS:「沒錯!不然你來幫我養。」生養小孩真的是一筆極大的開銷,特別是全力栽培型的父母,多一個小孩花費也會倍增,一再考慮之下,就不敢生了。
- Jul 19 Tue 2016 15:36
大哥哥與小妹妹的睡覺紀事
我家哥哥在外頭是ㄧ位獨立的小男生,到了睡前才會想起媽媽,對媽媽撒撒嬌。今年暑假,床位又做了ㄧ些調整,變成ㄧ家四口擠在同一間房間睡覺、吹冷氣,三房的家早已擁擠不堪,但我們總能將空間發揮極致。
- Jul 13 Wed 2016 15:54
大哥哥、小妹妹的暑假紀事
放暑假了,媽媽的行事曆上滿滿都是哥哥(二升三年級)的行程,除了美語課之外,多了足球、科學、寫作、游泳夏令營,暑假期間,真是拓展孩子興趣的最佳時段,但是也要有荷包大失血的心理準備,很幸運爸媽的收入還足以支付孩子的才藝課程,誠如爸爸所言:「給孩子魚吃,還不如給他ㄧ支好一點的釣竿。」而為人父母,辛勤工作所得正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與未來,生活重心已不再是自己。
- Jul 02 Sat 2016 07:30
教養經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衡量教育的尺,我們期望這把尺能訂做出自己的完美小孩,而後,發現這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務,因此,教養沒有絕對的方式,只有不斷修正與調整到大家都可接受的方式。最近,與外子的衝突在於孩子應該補什麼?即使父母兩人都是老師,有相近的教育背景,也時常面臨不同調的教養態度,可喜的是我們都很在乎孩子的教育,在無法將孩子ㄧ分為二的前提下,只能協調再協調。調整自己是痛苦的,但也是最快的方式。
評評在別人眼中,是個溫和、有點害羞的小男生,男生、女生都喜歡找他玩,但大家一定很難想像小班時的評評,在幼兒園是一隻小野獸,時常生氣,完全不守常規,我們還因此帶他到兒童心智科做鑑定,幸虧醫生給的建議是「再觀察」,幼兒園也給予轉班的調整,讓他有了改變的機會。幼兒園的佳佳老師告訴他:「因為你很棒,所以我們邀請你到向日葵班上課。」聖誕節時,評評將白色睡褲綁在脖子上,當聖誕老公公的鬍子,老師讚許道:「你是創意接班人!」種種肯定的言語,使評評愈來愈適應學校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