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_1970     

從前,還未生第二個小孩時,保母、長輩見面時,總一再問道:「什麼時候生第二個呀?」對於這樣的問題,我們準備了好幾種答案來應付:「順其自然。」「如果第二個又是男的,怎麼辦?(打從心裡的擔心)」「生一個好好帶就好了。(我們是重質不重量)」別人的分析真的很有道理:「小孩比較有伴。」甚至也有人直截了當的說:「你們這種想法很自私。」我會在心裡OS:「沒錯!不然你來幫我養。」生養小孩真的是一筆極大的開銷,特別是全力栽培型的父母,多一個小孩花費也會倍增,一再考慮之下,就不敢生了。

以我自身為例,上有姐姐,下有弟弟,我覺得最佳的手足年齡差距為二至三歲,爸爸、媽媽雖然集中辛苦,但手足間的東西可交接使用,不會造成浪費;手足之間的互動也最為頻繁,可以是最強的爭寵勁敵,也可以是最好的朋友,對彼此的認知、語言發展都有幫助。因此,當家中哥哥的年紀超出五歲時,我已完全沒有再生第二胎的動機,而周遭長輩、朋友們也不會再問起:「什麼時候生第二個?」不過,也有朋友好言相告:「我有同事兩個小孩相差N歲,妳真的可以考慮再生一胎。」心裡直覺:「好可怕呀!」這也是為什麼我知道懷第二胎時的反應是大哭,而不是大笑。

我家大哥哥與小妹妹的年齡差了整整八歲,對於父母而言,真是很難預料的事,特別是當妳家中完全都沒有嬰兒用品時,又來了一個小嬰兒,誰會做這種事呢!我想這一定是我人生當中最缺乏計畫的一件事。神奇的是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還是有許多資源支撐著,老公的朋友在我們懷孕初期,尚未公開消息時,問道:「你當初給我的嬰兒床還很新,有沒有朋友需要啊?」我老公馬上說:「我們自己需要。」舉凡嬰兒車、餐椅、搖搖床、小衣服、溜滑梯(還有兩組)、搖搖馬、腳踏車...等,都有朋友慷慨贈送,原來大部分同事都生完了,正準備清倉呢!就連我八年前的擠乳背包(當初買接近一萬元),借給了五、六位朋友,有人還連用了兩胎,最後還回到我手上,真是非常值得的投資。

小妹妹的報到,也讓我享受到一些生育福利,例如安胎假(懷孕後期)、生育補助(三萬元)、育兒津貼(每月三千)、羊膜穿刺(補助後自付二千)、肺炎鏈球菌疫苗補助(補助三劑,當初一劑3200元,我們打了四劑)...等,這些是在八年前完全沒有的,很高興妹妹出生在福利較健全的時刻,也為我們省下一些開銷。

至於八歲的差距,兄妹倆玩的起來嗎?這是我懷孕前一直感到疑惑的,目前證實玩的東西很不同,但他們的的確確是「玩伴」關係,他們喜歡有彼此的感覺。從前,獨生子哥哥都是由爸、媽輪流陪玩,由於家中只有一個小孩,他也習慣獨處,書本一直是他最好的朋友。雖然也曾聽他說:「好無聊。」但他得學習獨立,也有更多時間可以安靜的探索自己的喜好。而有了妹妹之後,大部分的時間媽媽須要照顧妹妹,比較少陪他,但在他閱讀之餘,感到無聊的時候,會來找妹妹玩,用他大哥哥的方式,例如拿著大小不一的盒子套給妹妹看,有點像在變魔術;把鑰匙拋接,為了搏妹妹一笑;把兩、三年不曾拿出的湯瑪士小火車拿出來,組給妹妹看,當然妹妹大怪獸一來,就輕易解體了;遙控車子,讓妹妹爬著追車子,追到了扣分。不同年齡層的玩法需要更有創意。

以前我總覺得獨生子時的哥哥,時常活在自己的世界中,較少關心他人,也不太會照顧比他年紀小的弟弟、妹妹,不過,妹妹出生後,偶爾會幫妹妹蓋被子、擦口水、推娃娃車,下車時,幫妹妹解開安全座椅的鎖,終於,也有一些照顧他人的機會。我家的大哥哥和小妹妹是另類的手足組合,但願他們可以建立屬於他們之間另類的手足關係,互相扶持、成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33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