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toGrid_1468121234494     

妹妹的到來,時常使我想起哥哥小時候的點點滴滴,想著:「從前年輕的我是怎麼看待這件事,是怎麼走過來的呢?」人家常說:「老大照書養,老二照豬養。」但我是恰恰相反,年輕時的自己在沒有閱讀的習慣下,無知的展開家庭生活,許多狀況用最原始的本能處理,像是孩子喝奶、睡覺、吃副食品...等基本需求,都是從長輩、朋友嘴中得知更好的做法,養小孩像是不斷的嘗試錯誤與修正的過程。

生了妹妹之後,讀了許多育兒的書,才知道養小孩的方式也是有不同派別的,有百歲醫師派、親密育兒法,還有折衷兩派找出適合自己小孩的一派,但坦白說,書看得愈多愈感焦慮,孩子的許多狀況還伴隨父母的身心調適,無法事事都冷靜、理性的處理,而過了一個階段又有不同的驚喜與挑戰,育兒書真的是僅供參考。不過,看看過來人的做法,選擇自己適用的方式,還是挺受用的。

在養哥哥的過程中,我唯一引以自傲的就是成功的讓孩子喜歡閱讀這件事。哥哥的出生,家中的配置因為他而有很大的調整,像是收起花花草草,改鋪巧拼墊,每年暑假,就是家中進行微改造的時刻。而我們夫妻倆不知哪來的共識,也許是同為教師與求學歷程相似的緣故,一致認為家中要有孩子的專屬書櫃,而且要在孩子最容易取得的地方,那最佳的地點就是沙發旁了。我們並沒有刻意購書,但書櫃就像家裡的衣櫃一樣,不知不覺就滿了。哥哥小時候有一張照片是在吃一本大書,對照妹妹一直都有吃書的喜好,我相信最早的閱讀是從「吃書」開始。

光是有書還不夠,最重要的是要有肯陪孩子閱讀的父母。其實各地的縣政府幾乎都有「閱讀起步走」的活動,像桃園的小小孩還可去圖書館辦借書證,領閱讀禮袋,時常舉辦說故事的活動,營造適合小小孩閱讀的氛圍。記得第一次帶哥哥去圖書館聽故事,場中的小小孩僅有少數能坐著聆聽,一會兒就呈現滿場飛的失控狀態,畢竟是一群學齡前的幼兒,專注力本來就不足,不能太苛求。但也可以藉此看到父母的用心,在孩子小小年紀就帶他們接觸圖書館的文化,無非就是希望孩子能愛閱讀,希望他們求學的道路能走得更順利、長久。

我家哥哥小時候一到睡前就開始大哭,據長輩的說法,我們夫妻倆小時候都不是好帶的孩子,因此只能默默忍受。約一歲多時,為了安撫他睡前的情緒,我開始說故事給他聽,現在回想母子倆睡前依偎床邊,真是美麗的畫面。他小時候喜歡的書有好多,許多書我們都一再複習,像是《我們的媽媽在哪裡?》、《南瓜湯》、《鯨魚》,而每個階段又有不同的「愛書」,像是《壺中的故事》、《一百層樓的家》、《奇奇怪怪真奇怪》、《蟲蟲盃足球大賽》...等。

很多人會覺得書去圖書館借就好了,我們也很常去圖書館借書,但家中若有一些孩子的「愛書」,他們真的會好好珍惜,而且一遍又一遍的拿起來讀。不過,究竟孩子偏好怎樣的書,還是得讓他們自由選擇,才能儘早發現孩子的性向。像我家哥哥對自然科學的喜好是漸漸展現的,從《小牛頓》雜誌、科學類的繪本開始,到《魔法校車》系列、《法布爾》系列...等,乃至於現在的《科學實驗王》、《雨林冒險王》、《科學料理王》...等漫畫,他的最大的休閒就是閱讀。直到孩子大了之後才讀到汪培挺的《餵故事長大的孩子》,發覺自己雖然不是照三餐「餵」,但也是每天都「餵」,現在這小子的閱讀習慣是我們家裡最良好的。

妹妹對哥哥、爸爸、媽媽手中的書本一直很好奇,試想以她小小的腦袋,看到大家都津津有味的翻動手上的書,那絕對是最好玩的玩具。妹妹有屬於自己的寶寶布書、硬皮書,布書吃了洗洗就好了,但其他紙本的書籍不是拿來吃,就是拿來撕,防不甚防,我時常在黏書,不然就是拿些較舊的書或雜誌給她,其實,顧小孩時,媽媽偶爾也是要忙裡偷閒一下,邊看邊顧,邊看邊攔阻她吃書,就把這想成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身教吧!希望妹妹將來也和哥哥一樣喜歡閱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33老師 的頭像
    33老師

    33 Wonderful Life

    33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