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891  

「對話」真的需要學習,學習如何肢體和諧、神情專注的聆聽,學習重複他人的語言來核對,學習語態平穩與停頓,學習以愛為基礎的正向好奇,這些方法有助於培養良好關係,幫助他人也幫助自己。

李崇建《對話的力量》使我反思與孩子的相處,提醒我該多些時間與孩子對話,而不是埋首於書本、手機。

平常,媛媛的睡前儀式是聽音樂、喝奶、刷牙、換尿布、玩,在她喝ㄋㄟㄋㄟ的時間也是我的閱讀時光,通常只有五分鐘的時間,因此,《對話的力量》雖然是一本極好讀的書,我仍以緩慢的速度看著,慢慢將這樣的精神融入生活中。與媛媛的相處鮮少對話,陪伴居多,面對這個時時想下床探索世界的小女孩,我會在床上唸故事書,讓她覺得我在做一件有趣的事情,她就會急忙爬上床,用她有限的辭彙認識書本。那天,看她玩得專心,我又拿起手邊的書讀上幾頁,她看我讀的專心,便將我手中的書抽走,將其他繪本一本一本的疊在書上,我沒輒得看著她玩,小女孩是喜歡媽媽全心陪伴的

媛媛是個完全不賴床、沒有起床氣的小孩,只要一起床,就趕緊下床,深怕錯過什麼精采的事。她尤其喜歡和爸爸、媽媽、哥哥一起吃早餐,我們都會剝一些麵包給她吃,這時她會開始指著每個人點名一輪,最後也指著自己說:「ㄩㄢㄩㄢ˙。」她很喜歡點名,像是在確認人我之間的角色、關係,我們會重複她的話,讓她知道她說對了。即使她的辭彙量不多,卻勇於開口,時常指東指西的說車車、亮亮(燈)、鳥、蝴蝶(會做飛的動作)、坐坐(要別人也跟著坐下)、鞋鞋(會拿鞋子給大人穿、自己也會穿)、狗狗(會加汪汪的叫聲)、蜘蛛、出去、雨、溼答答...,只是有時會認知錯誤,一次看到稍大、腳長的狗,她說「馬馬」,從前看到有毛的動物都先說「貓」,在大人一次一次修正下,愈來愈精準了。

每次上車坐安全座椅時,她總有極佳的逃脫能力,不一會就手腳掙脫,再一會兒就翻下來坐好,迅速爬到前方東摸摸、西摸摸,我們總會加一條繩子將胸前的安全帶打結固定,打蝴蝶結還沒用,要打死結才萬無一失。一次,哥哥看到她手腳並用的要爬出來,溫柔的說:「坐車要乖乖坐好,知不知道?」媛媛快速回答:「知道。」又繼續掙脫,哥哥再次確認:「妳知道要乖乖坐好嗎?」媛媛還是說:「知道。」哥哥無奈的說:「好!妳不知道!」知道與做到顯然有一段差距,聽兄妹倆雞同鴨講的對話真有趣。

天氣愈來愈熱,每當逼近29、30度,我會打開冷氣,媛媛會指著冷氣說:「氣。」再比比我,我說:「媽媽開冷氣給媛媛吹。」接著她開始點名:「哥哥。」我說:「哥哥在書房吹冷氣、複習功課。」她繼續點到:「爸爸。」我說:「爸爸吹電風扇,陪哥哥複習功課。」她又會再點名一次,甚至點到公、ㄇㄚˋ,我們之間的對話非常簡單,就像在接寫造句一樣。睡前,我會告訴她:「媛媛會排積木、排高高,媛媛會收積木,媛媛還會溜滑梯、騎馬馬、坐搖搖馬...,媛媛好棒!」她會坐起來拍拍手,再躺下睡覺。認真回應孩子的話便能真正交流,增加親子間的感情。

我家哥哥是一位較文靜、害羞的大男孩,平時很少主動告訴我學校發生的事,但我從書中學到一句話:「今天有什麼很棒的事情嗎?」他通常會將體育課打躲避球的細節說一次,有時補充道:「我還滿強的!」感覺體育課、電腦課是他熱愛的,其他課程都很無聊,有一次上社會課還上到睡著,孩子就是這麼誠實、直接。如果,我沒有開啟話題、沒有對他保有好奇心,真的會錯過許多成長的精彩部分,書中提到「每天練習對話五分鐘」,時間不多,在車上就能完成了,希望透過日常對話,我能更了解他,無限延長親子間的保鮮期(貪心的媽媽*v*)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33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