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_6707

DSC00046

評評十歲&兩歲半 福隆自行車道

距離上次至福隆騎自行車,已相差八年,從前在爸比前方的小評評,已換成了小媛媛,長相與哥哥極為相似,舊地重遊,在相同的地點拍照,對媽咪而言是一件有趣的事,我不禁回憶自己騎單車、學單車的點點滴滴。

我家爸爸,酷愛戶外活動,單車應該算是陽光大男孩的必要配備,跟著他騎了一些較休閒的路段,也使我克服了學生時期對單車的恐懼。國中曾和好友一起向朋友借單車,騎到學校附近買禮品,不料回程的路上,輕輕擦撞一台計程車,司機指著車旁的痕跡說是我刮的,幸好有好心路人,將那痕跡擦掉,我才得以騎回學校,這是恐懼一。再者就是升高中前的暑假,爸爸為我買了一台單車,騎車回家的路上,轉角處停著一台箱型車,我竟重心不穩的撞了上去,之後,那台單車的使用率屈指可數,真是浪費錢,我想我的平衡感應該不太好,撞車的經驗加深了我的恐懼。

大學時期,曾和朋友、家人一同騎車遊關山、內灣、永安漁港...等,對我而言都是美好的經驗,但其實騎得戰戰兢兢,心態應該是大家想玩我就奉陪了。一次往天然谷的回程路上,輪胎還漏氣,幸虧好友和我換車,我才騎得回去,學生時期的經驗與騎車須面對的大小風險,使我對單車活動不是太熱衷。

結婚後,小孩送往保姆家的暑假,老公提議買腳踏車與攜車架,整件事情其實我都不太有想法,就是配合而已。最初,常騎三坑自行車道,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小斜坡,有了幾次搖晃、快跌到的經驗,內心掙扎著要不要用牽的,但我還是會盡力的想通過,漸漸的克服了小斜坡的恐懼。兒子兩歲多,我們時常夜騎高鐵,從地下室上來的車道算是一個大斜坡,以往我都是用牽的,但每次都看老公輕輕鬆鬆的踩上去,好不羨慕,於是也開始嘗試,當一次、兩次的成功經驗相伴,我知道我已克服騎單車的恐懼,細想,這些不足為外人道的點點滴滴,不就是成長的軌跡。


克服騎車關卡之後,迎接了的是許多三人行的出遊經驗,那幾年的夏天,兒子在爸爸前方的小椅子上,簡直成了小黑炭,感覺不一會兒,他竟要單飛了!兒子的平衡感應該遺傳自我,踢足球時常跌倒,連騎車也搖搖晃晃,四人行之後,妹妹接替了他從前的位子,被爸爸呵護、保護著,現在,他得自己騎一部車了。

五月初福隆自行車行,我騎在他後頭,看著他的外套乘滿了風,一路向前滑行,我為他的成長而感動著。那條自行車道算是輕鬆路線,我在後方默默凝望、祝福他,回程一輛轎車離我們稍近,兒子往右偏,不料路面與草地的高低差,使他跌倒了,我趕緊停下單車,探視他的狀況,幸無大恙,前方的爸爸之後得知,笑說再多跌幾次就無敵了。成長本來就是苦樂相伴,跌倒了、克服了、不怕了,這是愈挫愈勇的過程。

端五連假后豐與東豐自行車行,我們為兒子租了一台偏小的自行車,因為稍大台得壓低身子,爸爸怕他不習慣。一路上,人滿為患,我時常有重心不穩之感,這一回,爸爸指派我當前鋒,由他殿後,看著兒子;騎在前頭的感覺雖然輕鬆、愜意,但我的心偶爾仍懸著後方的兒子,想像後方的狀況,礙於不便轉頭,時常騎了一段路就停下來看看他們父子倆,爸爸是一位很精良的教練,後方時常傳來加油打氣的聲音:「用力踩!再出點兒力!加油、加油!」我們從后豐自行車道接到東豐自行車道,再騎回頭,這對我而言是滿長的一段路,聽著身旁的電動車呼嘯而過,確實會心生羨慕,但「腳踏車」於我而言,就真的要是腳踩的才算數,騎到終點,也算是達成一個短期目標、一個挑戰,我讚賞的告訴兒子:「你功力大增了!」也同樣的讚賞著自己。

未來,我期待著與家人的單車行,因為,這樣的活動使旅遊更深刻!

 

DSC00027

980520福隆單車行  

CIMG0243  981025永安漁港

P1020347  990911評評中央大學學單車 

DSC_3100  1050725日月潭單車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33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