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喜歡曾寶儀,覺得她是一位很努力、有溫度的人,曾經讀過《50堂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》,她以資深主持人的經驗,分享上台「說話」這件事,對我而言非常受用。當對象是小學生,「聆聽」與「調頻」可以讓師生進入更好的課堂討論情境中;當對象是老師時,我會將主軸定調為愛與鼓勵,並展現熱情,發掘其他老師的閃光點。原來「用心說話」,可以帶來巨大的愛與能量呀!
在書店看到曾寶儀的《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》,直覺覺得這本書定是傳遞正能量,二話不說把她帶回家。如同前一本書,是好讀、輕鬆的調調,最初我對全書的理解是「活出最棒的自己」,讀完後感受到「擁有富足思維」可以活得更輕鬆、自在!
有時,意識到自己身為老師的日常,例如晨間開窗、將電腦開機、麥克風充電、保溫瓶裝滿溫水、沖一杯咖啡、走出去看看外掃環境、呼吸新鮮空氣、坐下來翻閱聯絡簿、播放輕音樂陪伴孩子閱讀、站上講台與孩子互動、改回家功課、改訂正、放學打掃、拖地....,在健康身心的狀態下,重覆這些日復一日的事情,當中還有許多變化,像是與學生之間的相處、不同的課程與活動、窗外季節更迭...,真心覺得這是難易度剛好、適合自己的一件事!閱讀完書籍,我開始用感謝、欣賞的眼光看待這些教學日常的迷人之處。發覺,當發自內心感恩,便能感受平靜的力量。
摘要部分共鳴文字如下:
1.「能夠自由支配時間的人,才是最富有的人。《致富心態》」P.79
2.「選擇我想要的生活,並『安然』把時間花在那裡。」P.80
3.「當我能全然地接納自己的時候,我就能夠全然接納這個世界。」P.115
4.「當你能夠平靜地與自己相處,你就會在每個當下感到平靜。」P.133
5.「享受每個當下,...存在即是意義,活著便是美好,體驗就是全部。你可以在每天的遭遇中練習,更靠近你自己。」P.136
6.「《阿波奇:一個關於你的故事》裡面有一句咒語:『任何時候都覺得任何時候是完美的。...每一件事情都是最好的安排。」P.192
7.「《薩古魯談業力》提到:業的累積並不只是做了一個行為,而是你『如何』去做,帶著什麼『動機』去做。」P.203
8.「當我們以更大的使命感看待這個世界,就能夠保持平衡,不會把自己看得太小,也不會把自己看得太大。」P.218
9.「工作不是貼在你身上的標籤,而是你用來體驗這世界的方式。」P.2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