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7650.jpg

女兒背包包、穿高跟鞋。小時候,我們都想趕快長大!

第三次鏡子美女讀書會在輕鬆的氣氛下結束,但其實前幾天經歷了一些情緒波折,感謝夥伴察覺了,立即給予支持鼓勵,我感覺窩心。讀書會也許與我之前想像的有些不同,之前總認為每次的讀書會需要不同的帶領者,由帶領者做較多分享,並獲得回饋;當帶領的工作由我全包時,我又擔心大家不能暢所欲言,夥伴給了我一些很棒的想法:「討論的問題沒有難易之分,重點是大家有沒有跟著做鏡子練習,有沒有從中獲得一些體會?」「讓新成員多說一些!多一些參與。」這些建議對我而言像是及時雨,當我的角色由帶領變成聆聽時,隨即感覺放鬆、享受,有時候,稍稍轉個念頭,莫名的壓力竟神奇的釋放了。

這次的分享主題是關於我們的內在小孩,藉由小時候的照片與手繪的小女孩可以幫助我們連結,給她一個小名則幫助我們與她對話,之前,我已順利的內在小孩交流,她在我心中的形象其實是平面的、手繪的,而有朋友則感覺到不同年紀的內在小孩,在不同時刻會跳出,她或許任性、或許成熟,都是我們的一部分。我想,無論有沒有觸及心裡的那位小孩,我們都該帶著愛擁抱不同人生階段的自己。

這次分享最溫馨的事是分享小時候真正喜歡做的事,大家彷彿掉入時間之河,回到童年,恣意的在巷弄間奔跑,探尋新鮮事物,有農田、有小溪、有校園...等童年場景,隨著分享,想像力也在其中奔馳,多有趣的日常回憶啊!多豐富的生命景致啊!

我回想起國小時,和媽媽、姐姐在家中一方桌,賣力的做著家庭代工,排著小小的零件,媽媽提到別家三姊妹的家庭做得有多快,賺多少錢,於是,在心中默默把她們當成競爭對象,重複著固定、不須動腦的步驟;而做代工時的最佳搭配是聽廣播,記得廣播也有連續劇,我會將裡頭的故事說給表姊或同學聽,從小,我就是個愛說故事的小孩。而現在,我想起自己總愛一心二用,一面吹頭、一面看電視,一面整理、一面聽音樂,原來那是來自童年的習慣與記憶啊!

有夥伴提到一個人獨處時的自言自語、自導自演,或是針對即將發生的事來個沙盤推演,感覺大家心中都上演著一齣齣小劇場,許多微小的習慣養成現在的自己,如今,我們透過聚會,聆聽彼此的童年記憶,欣賞彼此的特點,沒錯!這是我想要的讀書會,雖然只是短暫的對話,卻為心靈注入一股能量。會後,我們聊東聊西,聊占卜牌卡、聊包包,重點是開開心心、滿足的離開,每一刻、每一天,都像是祝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33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