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桌遊交流會」有別於校內所舉辦的週三下午研習,是個自發性的聚餐活動,吃吃喝喝已不是重點,重點是認識不同的桌遊、牌卡。緣起於我們是一群愛探索心靈、計較身材的國小老師,算命顯得太過迷信,因此偶爾拿起精美的牌卡來占卜一下,意外聊到「貴森森」的桌遊,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個一、兩套,沒想到輔導室在輔導老師的經營下,居然也購入了好幾套,勾起大家的玩興,地點就約在離學校最近的「朕的咖啡廳」,與貓咪們共度Hi翻天的桌遊派對。再次謝謝老闆的海量,國小老師Hi起來,可是和學生沒兩樣,如入無人之境。經過一個精采的下午,當然要將這些桌遊好好的排名、記錄一下,排名順序則依本人的喜好而定囉!
NO.1 妙語說書人
這是我一直很好奇的一款桌遊,曾經有講師在研習時發給大家,作為心理投射的探討,也就是說,那一張張精美的牌卡有多種用途,今日,總算了解它真正的玩法(玩法部分我只簡單陳述,因為遊戲規則可以彈性變化)。
木質兔子代表每一位玩家,記分板則是看誰先跳到終點,每位玩家都有六張故事卡,依序選擇一張,為故事卡命名(或給予不同的敘述),例如當一位玩家A命名為冒險的旅程時,其他人就要挑選類似的牌卡,交給A洗牌、依序排出,大家再猜測哪一張是A的牌,猜中的人自己可加分,A也可以加分,其他牌若被猜中,他的主人也可以加分,表示他所選擇的牌令人混淆。也就是說命名時不能說得太清楚,也不能模糊到沒有人猜對,考驗大家對文字、圖畫的解讀。
這款遊戲是可以混齡(中年級以上較適合)玩的,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,例如同事的二年級女兒為自己的牌命名為「唱歌」,別以為很好猜,我們不知道她會直接命名,還是間接命名,往往又被其他牌騙了,因此,不是老經驗的人就猜的喔!
NO.2 印加寶藏
印加寶藏的桌遊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具有冒險性格,還是見好就收的保守性格。每一位玩家有一個紙卡製的帳篷,作為自己的寶藏放置處,這是我覺得桌遊頗具巧思之處,它會設計一些特別的計分機制,讓人覺得身歷其境。
每個人還有兩張卡片,一張畫著一位進入洞口的人,準備繼續冒險;一張則是離開洞口的人,準備結束冒險。因此,每出一張卡片,可能是災難卡、寶石或神器卡,我們就要決定繼續冒險或離開,繼續冒險的人可能可以拿得較多得寶石,當然也可能遇上災難,什麼都拿不到;而結束冒險的人可以與離開的同伴均分寶藏,或者當其他同伴都決定繼續冒險時,你也有可能獨得寶藏。
這是我第二款想擁有的桌遊,同樣是老少咸宜的遊戲。
NO.3 伐木工人
這款桌遊是我很早就擁有的,但往往玩了幾次就被束之高閣,久久拿出又頗受歡迎,因為連店家老闆都在問哪裡買得到,詢問度頗高,因此,將它名列第三名。
塑膠製的樹幹底座、樹皮、一圈圈的年輪樹幹和一把斧頭是遊戲的基本配備,玩的時候要將所有的樹皮扣上年輪樹幹,再放置底座上,變成一棵樹。每位玩家都可以敲兩下,敲下來的樹皮一個得一分,但是當你敲得太大力或樹幹不穩時,導致中間的年輪也掉下了,一個年輪則是扣五分,這也可以訓練孩子的加減能力。
在場的老師真是太激動了,第二場的最高分居然只有兩分,其他都是負得分,一玩就可以看出大家的個性,當然還有一點運氣的成分在裡頭。
NO.4 傳情畫意
傳情畫意需要又畫又寫,每位玩家有一本精美小冊子和一枝白板筆,先在封面寫上自己的名字。遊戲開始時,每人都有一張正反面的牌,每一面又有六個名詞,先決定要使用黃色面或藍色面,再擲骰子決定題目是第幾個。比如我抽到的牌被指定是藍色面的第二個,題目是「魔鬼」,我就在小冊子的第二面寫上魔鬼,第三面畫上魔鬼的圖,傳給下一個人寫字,再給下下一個人畫圖,依序傳下去,而我也會在別人的冊子上寫字或畫圖,當冊子傳回我手上,答案已經變成「救護車」了。
傳了一輪之後,拿回自己的冊子,可以看出大家的圖畫與文字漸漸被誤導的脈絡,我們可以選擇喜歡的圖給與友善的分數,記在封面的背面,大概玩三輪,就能以分數決定誰勝利了。這款遊戲其實不用太擔心繪畫能力,簡單幾筆能表達心意即可,因為畫完就要傳給下一位,畫得太用心有可能卡關喔!
NO.5 快手疊杯
每位玩家有五個塑膠杯,顏色為紅、黃、藍、綠、黑,要依輪流抽到的圖卡排杯子順序,有可能由下往上疊,由左往又疊,或疊兩排等。例如當我抽牌時,牌的正面則面向我,其他人就要在腦中轉向,將杯子疊成我看到的圖卡樣子,疊好就按鈴,答對者可將牌收著,表示得一分。
我喜歡這款遊戲的圖卡,它不是單純的色塊,而是畫成帽子、房子、小鳥停在樹上...等,是較有想像力的畫面,雖然對於這種比反應、比速度的遊戲很是沒輒,但是,我想對孩子而言,是很棒的手眼訓練遊戲,小時候就多訓練,才不會像我一樣玩心臟病時,總是敬陪末座。
以上五款桌遊是我較推薦的,感謝同事們大方交流。另外,我們還有玩厄夜魔寶、跳跳棋、搖滾派對,只要是沒有玩過的桌遊大家都想試試,只是若要收藏的話,真的須要細細挑選,選擇較耐玩、適合闔家玩樂的,比較值得喔!
貓咪也很有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