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父母,總希望將最美好的技藝傳承給孩子,就像母語象徵著媽媽的語言,令人不忍丟棄,卻又無法全然抓住。中國字在我眼中是美的,我們從小到大,一筆一畫中,形塑個人獨特字跡,當獲得誇讚時,也強化了自我概念。隨著時代變遷,堅持這樣的傳統已顯不合時宜,但身為低年級老師,帶領孩子從注音符號到進入中國字的殿堂,總覺得有責任雕琢好孩子的字體,認為工整字體下,也能同時培養孩子一顆嚴謹的心與認真做事的態度。

而評評的老師對於孩子的字體要求並不嚴格,因此,評評的筆順總不照譜來,評評的字體也不如幼稚園時工整,他總說:「我們老師不在乎啦!」相形之下,媽媽的擔心則顯得多餘,更是造成親子衝突的一大隱憂。外子總說:「妳是孩子的父母,為什麼要當孩子的老師呢?」是呀!我時常不知不覺戴上國小老師的眼鏡來檢視孩子的表現,當我想到班上孩子的工整字體,我就不自覺的擔心起評評的字,時常犯了挑三揀四的毛病。一次,評評以為我要挑的是他的毛病(譬如上長下短、寫得不漂亮),而不是他的錯字,面露不耐煩,我因此而哭了,外子請評評向我道歉,我決定以後要少看評評的國語作業。

當媽媽的,該管、該操心的範疇總難以界定,為了安我的心,我幫評評報了書法課,期待他能領略中國字之美,而不是覺得這是一件煩人、非做不可的功課,就試試看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33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