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1170481.JPG

今年是第三次教二年級,在《我們的生活環境》此單元,做了一些小小的突破,值得記錄!

社區地圖

從前,呈現社區地圖時,是以黑板為背景,貼上街道圖、重要地標與學生的家(如下圖),這次花了一些時間做了一張學校與同學住家的位置圖(如上圖,更華麗了!),再一同討論社區探查路線圖(其實老師已事前問過有經驗的同事,以最方便、安全的路線為考量)。  

P1170480.JPG  一開始的草圖

社區探查與小書製作

本次規劃的路線為:龍山國小→龍德宮→龍祥公園→龍山國小,時間規劃一節課。老師前一天先到龍德宮詢問適不適宜探訪,裡頭一位阿姨表示非常歡迎小朋友來訪,真是太順利了!接著就是行前教育的部份,叮嚀孩子探查時的禮儀與安全。以下分幾部分介紹社區探察與小書製作的過程。

一、製作社區小書

將八開圖畫紙裁一半,一人四張;一張粉彩紙封面,封面包住內頁用釘書機釘起來,黏上書背膠帶,就完成了!其實後面兩個步驟都是老師的工作,才能使小書的外觀保持平整,先完成的小朋友就可以開始繪製封面了。

P1170596

二、預告廟宇探察重點,實際探訪龍德宮

由於我們參觀的龍德宮是寺廟,為了怕孩子不知如何紀錄,出發前先介紹一些廟宇的圖片,像是龍柱、屋頂裝飾、石雕、門神、神明,此外,也可以了解廟宇興建的時間與歷史。其實老師已先去了解,神明兩側的石碑中,一邊記載捐款人的大名,一邊則記載著歷史,簡單告訴孩子龍德宮的神明原本是兩處田頭的土地公,在都市計劃中規劃於國小校園之內,於民國65年建造,因此,他緊鄰著龍山國小,形成很特殊的廟宇與學校是鄰居的景觀,之後,於民國78年再度重建,成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龍德宮。

P1170504.JPG P1170505.JPG P1170507.JPG

觀察石雕、龍柱上的花樣與忠孝節義的故事,小朋友也觀察到龍德宮裡沒有門神。

 

P1170508.JPG P1170509.JPG P1170511.JPG  

觀察屋脊的剪黏藝術、匾額、石獅子,石獅子的嘴裡還有一顆石頭,寺廟真是一座藝術殿堂。

P1170510.JPG

孩子們在龍德宮前方的大桌子紀錄,請他們畫圖並紀錄三個重點。

三、探訪龍祥公園

拜訪完龍德宮,我們過馬路至另一側,經過洗衣店、補習班、美髮店、新地標大樓,途中還遇到班上小朋友的媽媽,最後來到與龍祥幼兒園相鄰的龍祥公園。

P1170518.JPG

P1170522.JPG  

沒有石碑紀錄龍祥公園的歷史,但孩子們還是努力的紀錄有幾棵樹、遊戲器材、垃圾桶...等。

 

P1170526

回程路上,由班長帶路,從一條小徑回到龍山國小,老師也是第一次走,呼!鬆了一口氣,我們平安抵達學校了。     

四、完成探查小書

真是一件不輕鬆的工作,探查完還要製作小書,必須介紹6個社區附近的地點才過關。孩子們一開始的完成率並不高,部分孩子是被老師退件之後才漸漸完工的。我覺得做得精不精緻不重要,重點是認真觀察生活環境的過程中,將一些習以為常的生活景象再次置入腦中,重新思考,並帶來不同的發現。

P1170600

P1170602

報告完個人小書之後,要製作小組海報,以及訪問社區的人,敬請期待Part2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33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