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區海報製作
完成社區探查與社區小書之後,我們開始進行小組的海報製作,對於低年級小朋友,專題式的報告的確有點困難,於是,我讓小朋友選擇海報製作的主題,他們決定報告:龍山國小、龍德宮、龍祥公園、桃園醫院、永豐高中和OK便利商店,由老師為他們拍攝照片或從Google地圖擷取圖片再印出。
距離學校稍遠的地點是永豐高中與桃園醫院,但第一組有一位小朋友的姐姐就讀永豐高中,第三組有一位小朋友的媽媽在桃園醫院上班,他們都自願訪問家人,因此雖然沒有機會親自探訪,小朋友也認識了其他的地點。
孩子們的討論有趣之處在於總是突發奇想、不按牌理出牌,其實老師也是,腦中也時常胡思亂想,像是偷偷摸摸的拿著相機拍學校大門、拍便利商店,怕路人以為我在偷拍,幸好最後海報製作(約二節課)的成果還不錯,不罔老師的苦心喔!
發覺班上孩子已非常習慣小組合作、發表的模式,雖然偶爾有些小爭執,但大家都會盡力完成。我想這應該也符合「學思達」的精神,孩子們在參與的過程中,透過自學、思考與表達而有更深入的學習,真佩服教育先進對學習的洞察呀!
訪問警衛與校長
在訪問社區的人事物此部分,令人傷腦筋了許久,不知道可以訪問誰,試圖問孩子有沒有家長對龍山國小的周圍環境非常瞭解,可以接受我們的訪問,但這群二年級小孩也是一副茫然。他們提出了ㄧ些疑問,像是警衛先生幾點回家?我們在上課時,警衛先生在做什麼?學校是民國幾年建造的?學校有幾位老師、幾位學生?校長平時在做什麼?於是,我們決定尋求校內的資源。
先派出ㄧ些小記者利用下課時間訪問警衛先生,小記者們回來開心的說:「我們上課時警衛先生都在看監視器上有沒有小偷,他希望能保護我們。」透過訪問,孩子們對警衛先生充滿著敬意。
而孩子們最想訪問的對象是羅明訓校長。原本考量校長公務繁忙,僅派ㄧ、二組小朋友代表班級去做簡單的訪問,但想訪問校長的人數實在太多了,熱情的孩子們都想和校長做近距離的接觸,因此,由老師接洽訪問校長的時間。校長很爽快的答應接受班上孩子的訪問,真感謝他如此重視班級活動,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。
在校長接受訪問之前,先引導孩子有禮貌的提問,並將訪問校長的問題整理成學校建築、學校人員與關於校長三部分,孩子們都很期待。緊接著是校長帶給孩子最棒的ㄧ堂生活課。(從來沒有看過校長教學,我大概是全校第一位有幸看到校長教學的老師吧!)
校長與孩子Q&A記要
一、學校建築
振鑫:請問龍山國小是民國幾年建造的?
校長:64年。(校長在黑板中寫下 104-64=40,預告今年是我們的40週年校慶。)
維中:請問新明樓是民國幾年建造的?
校長:87年。(校長告訴孩子未來部分教室要拆除改建,二年四班的孩子很有福氣,以後也使用的到喔!ㄧ位孩子問道:「那書也要拆掉嗎?」校長回答:「書會收藏好,未來會蓋一間更棒的圖書館。」相信他們的腦中一定浮現許多畫面。)
校長並不會直接給孩子答案,他常說:「你覺得呢?」將問題丟回給孩子思考,於是,班上孩子開始認真搶答;校長也不會否定學生的答案,他會說:「很接近囉!...他比較接近...」孩子們因此而躍躍欲試,形成很棒的課堂互動。
二、學校人員
宥羚:請問龍山國小共有幾位老師?
校長:79位,加入工友、警衛...等共88位。
妍鈴:請問龍山國小共有幾位學生?
校長:今日人數1111人。(真是好記!)
以上的回答結合數學的學習,校長在黑板記錄減法或乘法算式,讓學生更容易瞭解,也勉勵孩子認真學習數學。
三、關於校長
宥侖:請問您為什麼想當校長?
校長:我很喜歡小孩,從前我也像孫老師一樣是一位老師,後來當了組長、主任、校長,我認為校長的心是孩子的一片天,當了校長,可以為孩子做更多的事。
湘庭:請問您民國幾年來到龍山國小?
校長:100年,今年是第四年。
維仁:請問我們在上課時,您在做什麼事?
校長:開會、處理公文、寫文章、巡邏校園、和建築師討論、拜訪許多人...等。
靖喆:請問您幾點到學校?
校長:7:10~7:20。
妤恩:請問您幾點回家?
校長:不一定,像昨日開會就十點回家。
從校長與孩子簡淺的訪談過程中,我感受到許多責任來自內心的使命與召喚,使校長如今成為校長,為孩子撐起一片天,在這樣的保護傘底下,學生可在此安然學習,扮演好學生的角色,教師也是如此。感謝校長認真的與班上孩子互動,感謝教務怡璇主任也到場指教,行政人員的支持令導師安心,走在教育這條路上並不孤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