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5711.jpg

開學初,決心力圖振作,從每天8分鐘的「正念靜坐」開始。

每天早晨,我先寫下在筆記本中寫下《吸引力法則》(連結)中的「富裕證明」,三至四點,接著計時器按下去,開始8分鐘的靜坐。

《練習8分鐘就靜心。》這是一本維期八週的靜坐課程,記得以前大概只實行了六至七週,便拋諸腦後。也許是察覺自己有顆不定的心,又開始把這本書拿起來讀。

發現,書中提到的「正念」與「靜坐」不正是我們龍山國小每日上課前進行的「寧靜運動」嗎?

已經好多年了,每一節上課前都有3分鐘的寧靜運動時間,播放兩輪「深呼吸...吐氣...雙手合掌...我們的心...回到原點」,只是忙碌如你我,那段時間我有時在改訂正,有時拿出教科書趕緊瀏覽上課內容,做課前準備。而學生呢?不外乎快速進教室、喝水、拿課本、訂正,或放空,低年級時班長還要登記講話的同學,提醒同學雙手合掌,一點都「不。寧。靜。」。

如果,我們可以把握那短短的「寧靜運動」時光,靜坐一至三分鐘,最大的好處就是幫助師生更加專注學習。

書中(P.44)提到多數人開始靜坐的原因有三,追求身體健康(降血壓)、心理健康(減輕壓力)與心靈成長(尋找與生命更緊密的連結),而靜坐確實有這些好處,「當人處於放鬆、安定的狀態時,心裡波動比較少,大腦傳送給身體的緊張訊息也比較少,身體就能更加放鬆、健康了。(P.38)」而「教室中的正念」(P.23)好處也很多: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、對別人的尊重、樂觀、自我接納、提升閱讀能力、記憶力與專注力。

於是,我決定開始我的晨間8分鐘靜坐,並傳達「正念」的想法給孩子。

彈性課,在黑板寫了大大的「正念」,因為非常難解釋,我寫下了「隨遇而安」與「活在當下」,和學生討論這樣的感覺,例如班上就是個讓人安心的空間(33老師人很NICE),這是當然的。但是我們也討論不安的感覺,老師舉了自身經驗,當露營包場的那個夜晚,遠近傳來各種動物叫聲,令我不安。

我讓學生透過1分鐘的閉眼活動,感受一下「當下」與「正念」(P.16)。「輕輕閉上眼,單純注意你想到的事,任由它們出現和消失.........慢慢張開雙眼」,1 分鐘後,問學生想到過去與未來事情的舉手,約6-7人,大部分人覺得自己在放空、時間很長、想睡。談談看想到了什麼?有人想午餐吃什麼、晚餐吃什麼、假日可以玩電玩、三天前的一件事、一個夢境...,愈說愈多,剛剛舉手沒那麼多人呀!學生對於自己在想這件事的覺察並不高,想東想西便是處在「他處、他時」。

再來的1分鐘閉眼活動,我們回想自己所愛事情的經驗,例如聽一首喜歡的歌、品嚐最愛的事物、欣賞一幅畫,把注意力集中並沉浸在這個經驗,彷彿我們真的聽到、嚐到、看到,再慢慢睜開眼。1分鐘後,學生暢談自己所想的事,有人表示喜歡第二次的感覺,沒錯!有選擇性的思考使我們活在當下。對於「當下」一詞我原先也有些困惑,透過帶領學生而稍稍清晰。

我並沒有和學生提到「靜坐」這個詞,而是以他們所熟悉的「寧靜運動」來說明。接下來的1分鐘,我帶領學生體驗我的靜坐方式,「閉上眼睛、放輕鬆、深呼吸...注意自己的呼吸」,這1分鐘希望他們能觀察自己的呼吸循環。1分鐘後,有學生說自己通體舒暢、好放鬆,不由得讚嘆這幾位領悟力極高的學生,當然也有還在電玩世界的學生,說些五四三的學生,但是我知道有人懂。另外也舉《你的心,是最強大的魔法》(連結)中作者為例,他從貧窮、父親酗酒、母親憂鬱症的坎坷童年,到成為一位外科醫師,告訴學生放鬆與專注是可以學習的,而且對人生很有幫助。

下一節上課,我與學生一起進行3分鐘「寧靜運動」,提醒他們不要趴下、端坐、手放大腿上,晚回教室(在3樓)的同學也可以感覺班上的寧靜氣氛,很高興花了一節課時間,傳達了此想法。書中(P.59)提到「當你心智平靜、專注且開放,會以更豐富、充實的方式體驗生活的各個面向。這是因為你不去評斷每一件事物,而是時時刻刻隨遇而安。」我追求這樣的境界,也希望能帶給學生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33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