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20190419131708.jpg

優秀的姊姊大約半年前借了我一本書,是親子天下出版的《成長型思維學習指南》,發現自己很難以閒書的心態閱讀,每次翻開都像是重新開始,讀了後面、忘了前面,於是,一次在小七點了咖啡珍珠歐蕾(新產品),讀了約半本,現在,沖好咖啡搭配甜甜圈,果真要甜點加持才能鬥志十足,不就讀本書嘛!有需要這麼慎重嗎?對於某類書有稍稍閱讀障礙的人,真的需要!

以下,隨個人喜好摘錄重點。

1.定型化思維:認為智力、能力、才華是無法加以大幅發展的固定特質,努力凸顯「天生」優異的領域,而掩飾表現平平的領域。例如「我沒有運動細胞」、「我跟數學無緣」...等想法(P.22)。必須承認自己有這種想法,身為教育工作者,真的要避免將定型化思維傳遞給孩子,侷限了他們的發展。

2.成長型思維:認為智力、能力、才華是可以透過努力學習而發展的,失敗是精進的機會。杜維克《心態致勝:全新成功心理學》:「一個人的真實潛力是一種不可知的未知數,因此無法預測投注多年的熱情、辛勞與訓練,將有何等成就(P.22)。」

3.「日常思維評估表」評估自己的思維運作(P.27),本書目的是要鍛鍊個人的成長型思維,並運用在課堂上。

我的定型化思維:成長型思維=4:6

4.面對挑戰、阻礙、努力、批評與他人成功五種情境時,定型化思維的反應是希望看起來聰明、避免失敗、面對挫折就放棄,而成長型思維的反應則是接受挑戰、展現毅力,以及學習的渴望(P.29)。

5.校園中的成長型思維VS.定型化思惟的自我對話對照表。發覺自己還是成長型思維居多(好險!),例如參加教師研習,我會以開放的心胸聆聽,並找到新點子。我相信學生可以找到成功的出路,無論他的背景如何(P.31)。

5.尋找內心成長型思維聲音:每個人都擁有定型化思維與成長型思維,祕訣在於用內在的成長聲音去回應內在的定型聲音,將挑戰與挫折重新定義為成長的機會,而非個人失敗(P.32)。

6.成長導向教室實例~H女士的班規:「今天我要: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。主動學習,讓我的大腦成長。用心解決問題。」良好的學習態度包括接受挑戰、解決問題、從錯誤中學習(P.63)。

7.成長導向教室的布置特色:作品展現學生的努力(有橡皮擦痕、被標示出的錯誤...)、小組座位、成長訊息的標語(改變你的話語,改變你的思維。去犯錯!)、辦公桌易於接近(或沒有辦公桌)、彈性空間營造不同的學習風格與步調、以輔導取代懲罰式管教(P.66)。成長型思維的教師環境是一個容許提問和犯錯的安全空間(P.88)。

8.給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參與成長型思維遊戲,例如:成長型思維是相信智力與能力不是固定特質,而是透過努力與毅力,所有學生都具備達到學業成就的能力。...我並非特別看重成績和一張紙上方數字的教師,是的,成績是一種重要的資料與工具,可以追蹤學生進度,幫助我設計出合適的指導方式,但最重要的是,我們要看見學生成長。...用心觀察孩子的起跑位置,...只要持續的進步,無論其幅度多少,都應該被看重(P.69)。有目的性的讚美、激勵孩子:A.鼓勵孩子在校冒險、接受新的挑戰。B.不要因為孩子輕易學會某種觀念而讚美他,而是讚美孩子付出的努力。C.著重孩子從事課外活動的毅力與努力,例如「我以你在籃球比賽投入的努力為榮(P.70)。以家長的觀點而言,這些提醒真是萬分重要!

9.大腦可以改變的能力稱為「可塑性」(P.87)。決定成就高下的是努力,而非基因。「後設認知」是指思考並觀察學習的過程,讓我們做自己大腦的主人(P.97)。後設認知的思考題幹為我好奇...、我在學...、我在想...、我看到...、我覺得...、我了解...、這使我想起...、我剛學到...,貼出思考題幹,供學生討論時使用(P.99)。

10.向家長傳遞改進訊息要要說清楚,避免「三明治式」策略,用好消息包裹成長訊息(P.124)。成長訊息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孩子在某方面做得不好,而是當孩子努力學習一項富挑戰的觀念時,我們要一起合作,給予鼓勵的訊息,強調勤奮用功和專心致力的價值(P.126)。

11.滋養的環境+富挑戰性的課業(差異化)+高期望=成長(P.136)

12.分辨「個人讚美」(個人特質或才能)與「歷程讚美」(努力用功)(P.169),我們想創造安全牌小孩或是挑戰者呢(P.171)?

13.培養「恆毅力」─對長期目標的堅持與熱情。「刻意練習」是導致成功的關鍵(P.190)。

14.學生永遠會犯錯,但你可以計劃如何幫助學生駕馭這些無可避免的錯誤(P.209)。

15.訓練孩子不怕輸的個性。當直升機家長與教師急於保護孩子免於失敗時,其實是在幫倒忙,剝奪孩子在失敗中前進的機會。「建設性失敗」的概念是將錯誤與挫折轉化為寶貴的學習機會(P.221)。

16.從「擁有知識」到「擁有處理知識的能力」。韋許《加拿大教育》:「當我們逐漸邁入一個隨時充斥著即時與無限資訊的環境,對學生來說,知道、記憶或回想資訊已變得不那麼重要,...重要的是尋找、分類、分析、分享、討論、批判,以及創造資訊。」(P.236)「背多分」的時代已經過去,我們的孩子面臨的是如何活用知識的挑戰。

17.運用T分配,練習將定型化思惟改為成長型思維(P.250)。意即逐一檢視腦中想法,修正定型化思維,例如:這太難了!→無論如何,我會從這次經驗學到東西。

18.史蒂芬‧柯維《與成功有約: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》:「人生中,達到成功的基本要素是『保存與保護你所擁有的最大資產─你自己』。」持續更新四個領域:體能、社交情緒、心智精神與心靈,找到更新自我身心靈的方式(P.284)。這部分的建議好實用啊!


做完筆記之後,察覺閱讀一本有點深的書並堅持到底也是「成長型思維」的促成,當然我可以放棄它,在一次一次的重新閱讀中將它打入冷宮、還掉它,但我選擇紀錄有益的知識,日後便能輕鬆反芻書中精華,這番努力值得鼓勵!(這便是「歷程讚美」!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33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