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「李騰芳古宅」古蹟之旅(連結)後,孩子成了「古蹟小達人」,對於傳統建築有更進一步的認識,老師也很好奇他們在看待古蹟、廟宇的眼光是否提升了,就從學校旁的龍德宮展開尋寶記吧!
龍德宮的神明原本是兩處田頭的土地公,民國38年久已存在一間小廟了,後來在都市計劃中規劃於龍山國小校園之內,於民國65年建造,因此,它緊鄰著龍山國小,形成很特殊的廟宇與學校是鄰居的景觀,之後,於民國78年再度重建,成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龍德宮。
老師事前先聯繫廟中管理小姐,告知參觀時間,沒想到她熱心為我們聯繫龍祥里關愛協會的總幹事─發哥,來為小朋友解答廟宇的相關問題。我們配合學校鐘響,走出校門向右轉就到了(連馬路都不用過),小組在學校中已選定觀察重點,有龍柱、屋頂裝飾、金爐、石雕、神明廳、石獅子,也有小組想研究廟宇歷史。
尋寶過程中,大家拿著踏查筆記本記錄下自己的發現,好奇的走上龍德宮看看太歲殿、屋頂上的剪黏裝飾,已經有小朋友忍不住當場速寫,沒想到龍德宮2F也有鐘樓與鼓樓,這是老師之前都沒發現的,此外,從龍德宮2F望向龍山國小,美麗的大花紫薇映襯著校園,真美!
一節課的時間很快就過了,我們走回校園下課,再來約花了3節課搜尋資料、製作簡報,就換小組上場發表【龍德宮尋寶記】新發現了。
回想中年級帶班的這兩年,先是水資源環境教育提案競賽,使我們有機會來到大溪水資源中心與月眉人工溼地(連結),再來配合社會課的「家鄉故事導覽員」,我們走訪學校附近的魚管處滯洪池(連結)、祥鷺與夜鷺生態埤塘串聯步道(連結),如今,更發覺有感的學習情境其實不用捨近求遠,原來校園附近還有我們沒有探訪過的地方,就連每天路過的土地公廟也能讓師生有驚喜感,相信這些孩子會因為這些體驗,更能欣賞家鄉的美。
緊鄰校園的土地公廟─龍德宮
33老師的一貫作風是分組進行,這是觀察金爐小組!
注意到金爐下方的神獸
金爐上方的神明旁都有一童子
觀察石雕小組對神桌下方的六逸夜遊很感興趣
走上2F經過鼓樓可看到龍山國小的校園
後方是我們即將拆除改建的春風樓
2F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屋頂裝飾
觀察屋頂的小組忍不住開始速寫
畫下廟宇上的繁複圖案
這兩位表示畫了半小時,停不下來!
觀察神明廳小組跟發哥拍照
觀察石獅子小組
無論觀察哪兒,2F是一定要上去走走的!
觀察龍柱小組
隨興的紀錄、閒聊
發現屋樑彩繪齊天大聖的故事,剛好之前在校演出西遊記!
拿些拜拜餅乾回去吃,保平安!
回到龍山國小欣賞校內嶄新的裝置藝術
用IPAD查資料
報告龍德宮的歷史
小組合作完成簡報
金爐小組發現財神、福神旁都有一童子
龍德宮簡報精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