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堂讓人從頭專注到尾的課,「上台吸睛」即一上台就抓住所有人的目光,讓台下的人保持學習動機,怎麼做呢?培祐老師本人的幽默、說故事的能力便是最佳活教材,再搭配遊戲化的元素操作,讓我們從活動中思考由靜到動、由動到靜、8+2轉換資訊來源等概念。這個下午在不斷抄筆記、思考、與人談話中度過,也見識到培祐老師的教學魅力。
開場時的小任務須寫下代表自己的一個字,培祐老師給出三個限制:1.此字背後要有一個故事(時間、地點、角色、對白、情節)。2.故事的主角必須是自己。3.故事必需有個好的結局。最後,故事在1分鐘之內說完。必須說明這個活動對我而言有點困難,因為想像力的侷限,我只想到自己名字的諧音「33」,又覺得不符合一個字,而改為杉樹的「杉」,但投入思考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穫,讓我想到杉林溪見到的「台灣杉」,小琉球看到的「珊瑚」礁石,都讓我對自己名字中的「珊」有不同的想像與詮釋。
短短的開場活動中,我們聽了兩位學員分享,隨即思考這樣「有限制」的活動可以運用在甚麼地方?可以是自我介紹、故事課、作文課...等,因為限制聚焦了主題、範圍與方向,限制讓老師可控制時間、人數。我們運用「3個限制」的任務實際體驗「由靜到動」的教學,不同的是現在由我們訂出有主題的「3個限制」,再兩兩分享、猜拳決定發言權、90秒之後換人,原來,老師所下的每道指令都給出新的限制,學生因新的規則而開始討論,教學現場中,當每個學生都動起來、投入其中,便是最美的教學風景,如果這樣的活動還能與主題連結,就太完美了!
我針對高年級學生,設計出三個限制:1.請以自己為主角。2.以一個學校場景為地點。3.敘述一個美好的校園故事。後來還加入我慣用的100字↑、事實+想像+感受,可以當成寫作前的暖身練習。兩兩分享時,金蓁老師讓學生想出三件感到快樂的事,發展成很棒的作文引導,限制分別是:1.不同地點。2.不能一個人完成。3.要說出原因、過程。時間老師讓學生思考情緒形容詞,探索自身情緒,限制是:1.今天剛發生。2.自己的情緒。3.敘述出事情經過。蓋洲老師讓學生藉由拍照探索環境,限制是:1.活動範圍。2.自拍。3.以高、中、低三種姿態。我們透過交流也吸收了好多老師的智慧呢!
「由動到靜」的活動非常實用,目的是讓學生靜下來,因此不一定要和主題連結。培祐老師訂下三個規則:1.全體起立。2.找到五個聲音。3.完成請坐下。短短的時間,我們投入聆聽聲音、練習專注。小組討論出的實用方法有三次深呼吸、敲節奏、閉眼默數、上課趴下、計時閱讀、叫人鈴...等,最佳時機是在第一堂課即建立班級默契、創造「儀式感」,好喜歡這樣的說法!我馬上想了我的上課儀式,因為我的教室在4F,在操場的孩子雖然能在1分半內到達教室,但全班仍然屬於躁動狀態,如果能把規則文字化:1.快速回座位。2.閉眼不說話。3.寧靜深呼吸。希望可以幫助孩子快速進入上課情境。
思考時間中,培祐老師介紹了戲劇融入的對話情境,A:聽說你無所不知,就像OOO。B:哪裡,哪裡(拱手作揖)。A:我想請教....(問題三選一)。又是一個絕妙方法,透過猜拳、你問我答的限制分享,漸漸懂得限制也意味著「遊戲規則」,孩子都喜歡遊戲,把遊戲元素帶入課堂中,便是在玩中學習了!
「8+2轉換資訊來源」介紹前有個小活動,須在一分半內說出自己「最有勇氣的行動」,我毫不困難的想到去年帶學生到板橋「電幻1號所」參加「電幻小英雄PK賽」(連結),也很有勇氣的自願上台分享,快速講了一分半(應該給我十分鐘)才發現我是示範「老師講述法」,雖然可以呈現故事完整脈絡,但講太久台下真的會精神渙散。於是,第二組人馬是「兩人說說」,叫人鈴一響就換下一位說,有利有弊,像是有「笑」果,讓人聽下去,但也容易離題。「8+2」是指8分鐘的資訊來源+2分鐘的轉換時間,讓聽者持續保持專注,生活中像是新聞播報、婚禮、戲劇、運動會、演唱會...等活動,當單一資訊來源超過20分鐘,就要注意轉換資訊來源了!
至於課堂中老師講述時,轉換資訊來源的時間更短,有哪些轉換方法呢?像是抽籤點學生、播放影片、搭配自學講義、給任務、小組討論、競賽、分組發表...等,培祐老師還提供了簡單直覺的提問,像是有or沒有舉手、123選一數字、紅綠燈選一種顏色...等。原來,教學上的節奏、策略、活動轉換,都為了吸引學生注意,只是當我們不懂得思考一位成功老師背後的「眉角」,就只能慢慢摸索,靠時間、經驗累積。
這堂課使我們思考自己的教學策略,也生出新的方法,可以感覺培祐老師的用心,才能在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讓我們體驗教與學的關聯,提升老師的教學效能與學生的學習動機,好實用呀!
兩兩分享「3個限制」的活動設計
小組討論「由動到靜」的課堂運用
上台示範老師講述法~「最有勇氣的一件事」
培祐老師本人一開口,真的很吸睛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