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評生日快到了,外婆問他:「你想要什麼生日禮物?」

評評回答:「我想要一本書,我喜歡閱讀!」

從他小小年紀口中說出這樣的話,真令我吃了一驚!

外婆顯然覺得送書太便宜了,便說送外套好了!

這樣的對話,與最近幼稚園舉辦的「悅讀‧閱快樂」講座,讓我有了一些感觸!


    講座當天剛好是老公的生日,已在餐廳訂位了,因此,本來並不想出席,但是評評極力邀約,藉此也充電一番!

    陳瑢菂老師是一位來自台北市的幼稚園園長,也是兩個小孩的母親,有非常豐富的教學與育兒經驗,當日演講主題是「親子共讀」,以淺顯易懂的好口才,介紹了一些好書與親子共讀的方式,也讓我審視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。演講接近尾聲,為了鼓勵家長提問與互動,幼稚園以洪蘭的書做為獎品,老實說,我真的滿想得到那本書的,但當時腦中並沒有任何問題想提問,而說出自己的好經驗又像是賣瓜,只好將機會讓給了其他家長,當天,老公微笑的說我們已進入「進階班」,親子共讀早已在家中默默進行,或者說是不知不覺的進行著吧!

    回想當初評評還是小嬰兒時,真是「哭哭第一名」,當我之後聽到許多朋友孩子的例子,難帶程度很少是超越評評的。每到睡前時間,是我最害怕的時候,有時,甚至想到晚上就害怕,不知他會哭多久。多年後,幾乎已忘了當年的恐怖夜晚,但唯一受益至今的是親子共讀習慣的養成。

    有人說:「老大照書養。」但當時的我,感覺手忙腳亂的,和老公時常有教養上的衝突,有時人云亦云,別人說什麼書好,便這麼的轉述書中的知識,但,許多好方法在評評身上似乎毫無作用,為了消磨睡前時間,為了營造睡眠氣氛,就這麼開始讀書給評評聽,已忘了確切時間,應該是一歲多吧!當時,他最喜歡的一本書是「我們的媽媽不見了」,就這麼一遍又一遍讀,陳瑢菂老師說親子共讀是有計畫性的陪伴與閱讀,但以一位頭昏腦脹的新手母親而言,並沒有任何的計畫,只因為孩子喜歡,而持續至今。

    記得評評約兩歲左右,有些有經驗的長輩還會以擔憂的語氣說:「怎麼話這麼少?語言發展好像不太好...走路的姿勢好像怪怪的...要吃什麼改善...」這也使我有點怕與長輩交談,他們的話語往往會加深我的擔憂,而同為媽媽的朋友則是此時最好的後援,有位朋友說:「孩子到一個階段會有語言爆炸期,不用擔心!」果真在幼幼班階段,評評的語言表達愈來愈好,有些時候我還暗自讚嘆:「怎麼發音這麼標準?」從前總覺得雙子座的我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,但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同時,自己也有很大的轉變!

    陳瑢菂老師介紹了幾種親子共讀的型態,我認為老公是屬於加油添醋與三言兩語型,以較靈活、變通的方式說故事;而我是照本宣科型的,可能與個人的創造性不足有關,再者,我認為繪本的文字優美,我喜歡照著唸,讓孩子也能感受文字的優美,而語調誇張、有趣,與孩子的問答、互動,則是自然而然所流露的,不須要經過訓練的,「親子共讀」的受益者不單是孩子,用心體會,爸爸、媽媽也是當中的受益者。

    親子共讀還可以幫助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。很早就發覺評評偏好自然科學類的書籍,但我並不擔心他有「偏食」的情形,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,孩子也不例外,為他借相關書籍、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,才能保有學習動機。前陣子,我們讀了約二十本的魔法校車(科學類書籍),有時一本幾乎花半小時才講的完,讓我的喉嚨直呼不消,但可以感受他的興致高昂,再累也是要堅持下去。現在,還不會拼音的評評,在家中會自己拿書閱讀,當然不見得是讀字了,畢竟他還看不懂,不過,享受書中的圖畫也是一種閱讀,重要的是他很喜歡書本。

    許多家長的疑問是:「我希望大班或小一的孩子可以學會獨立閱讀...可以從讀當中學會...」中間的目的性造成親子之間的緊張,陳老師說道:「回歸親子共讀本身。」我想,是指單純把握親子相處的時光,跟隨自己孩子的喜好與獨特性,尋找最佳的共讀方式。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坐不住、屬於聽覺型的孩子,陳老師建議從五分鐘開始,因為每個孩子的學習型態不同,尊重他們的天性來發展共處模式,需要父母多用點心喔!

   

  

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33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