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955.jpg

《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》/史蒂芬.柯維、西恩.柯維、妙麗.桑莫絲、大衛.海契

《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》是我將7個習慣帶入班級中閱讀的第一本書,讀了好幾遍,中間也借了一些人,但時常忘記書中精華,這次透過共鳴筆記歸納想法,覺得「自我領導力教育」是「利己利人.利人利己」的教育,老師、家長必須先有良好身教,才能為他人帶來正面的影響!書中摘要分享如下喔!


「自我領導力教育協助學校回應學業、校園文化、生活技能這三大挑戰。好消息是...讓我們能夠以更好的方法去做我們就在做的事。」p.54

「發掘並強化孩子(以及成人)的長處及品格上的優點,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利基、充分發揮自己的正向特質。」P.55

「培養長遠思考的能力、懷抱希望的特質、人際能力、勇氣、找到自己的心流、樂觀、工作道德。」P.57

「每個人都是天才。但如果你根據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條魚,它將終其一生認為自己是個笨蛋。~愛因斯坦」p.58

「自我領導力教育是一個由老師為自己精心打造的流程,它須要發揮想像力─大量的想像力。」p.59

33:好棒的教育初衷,正向看待每個人的特質,我開始想像未來的課堂樣貌,孩子那閃閃發光被激勵的眼神。


「寇姆斯小學使命宣言:『培養領導人才,一個孩子一個孩子來。』」p.78

「七個習慣兩大重點:1.個人成功先於公眾成功。要與別人擁有高效能關係,自己必須先成為高效能的人。2.七個習慣包含品格特質與領導技能。」p.89

「大人改以孩子是『一只半滿的杯子』這個角度來看待領導力技能的教導,...佛蒙特小學以『旋轉領導人』為名,讓孩子當老師,來教導其他學生七個習慣。」p.100

33:好老師不能只是獨善其身,而是要有更廣博的教育愛,與人連結,追求更高效能的教學品質與人生。


「以一個人現有的樣貌對待他,將會扼殺他的發展。以一個人有潛力達到的樣貌帶他,則會讓他超越自己。─歌德」p.114

「三種方式培養學生成為學校領導者:賦予學生領導責任、珍視學生的意見、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聲音。」p.120

「如果只有聲音最悅耳的鳥兒歌唱,樹林將一片寂靜。─梭羅」p.127

「將『班級經營的思維改成『班級領導』。」p.133

「人需要『領導』,事情才需要『管理』。」p.135

「大多數的慶功都以『內在的獎賞』為主。...當給予學生外在獎賞時,一定要與內在獎賞相連結。」p.154

33:重新審視帶班處事方式,轉化思維才能做出正確的事。


「三項工具可以強化目標設定流程的效果。...包括:領導力筆記本、學生主導的親師會談,以及領導力工具。...領導力筆記本位學生提供一個地方來管理自己的WIGs、追蹤自己的記分板、紀錄領導力心得,以及展現自己的成果。...重要的是,老師必須對學生的領導力筆記本負起責任,從協助學生設計出獨特的封面,到規劃出每個標籤項下的學習單,老師必須根據學生的需求及年段目標,設計出班級的領導力筆記本。」p.158

「設定、追蹤、達成目標的關鍵是『關係』──對人的真心關懷。」p.167

解決家庭衝突的關鍵行動摘要:

習慣一─主動積極:停步思考、憤怒是自己的選擇、為自己的行動負責、勇於道歉。

習慣二─以終為始:不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浪費時間與精力、告訴對方你想解決問題的誠意、衝突解決後創造更好關係。

習慣三─要事第一:及時處理問題,只說出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價值及潛能的話、不要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話。

習慣四─雙贏思維:在勇氣與體諒之間找到平衡、在別人的「情感帳戶」中存款、不拿一個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、原諒。

習慣五─知彼解己:談話時專注、對其他瑣事說不、平靜溝通自己的感受。

習慣六─統合綜效:善用對方的強項與看法、謙虛、尋求第三選擇或更好的解決方案。

習慣七─不斷更新:以足夠的休息、運動、適量飲食讓自己處於最佳狀態,在平靜的時候與孩子、配偶建立關係,投入有意義活動讓自己更有自信。」p.184、185

33:將家庭生活、身心健康擺第一,專心的與家人談話、連結,營造良好的夫妻、親子關係。

7個習慣傳遞的是一種全人教育,老師需要自己達到身、心、靈、腦的平衡,才能做到良好身教。


「教導7個習慣最高指導原則就是以身作則、以身作則、以身作則。...教7個習慣的關鍵是『特定時間』、『無時無刻』。『特定時間』是指規劃一個時間,直接教導學生7個習慣。『無時無刻』是把7個習慣及領導力的語言融入在每天的對話與課程中。」P225、226

「如果你能發現他們的需求、賦予責任,然後別干涉、讓他們發揮,他們就會成為領導人。學生喜歡當解決問題的人。」P.237

「有些老師更會以『提供更多機會』做為獎勵。...贏得一個特別的『銀盤午餐』...原來自己努力一整年所獲得的獎賞,竟是另一個種重要的學習機會──餐桌禮儀。...有效的獎勵制度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內在價值與進步。」P.264

「不是因為他們得到了禮物或是開了派對,而是因為他們知道,老師看到了他們的優異表現。...桑莫絲校長說:『我們隨時都在稱讚學生,我們隨時都在向學生道謝。我們會讓孩子知道我們有多重視他們。我們學校有九百多名學生,每天都與每一位學生產生連結,是非常重要的事。我們要讓孩子知道,我們對他們深具信心。這是我們核心價值體系的一部分。』」P.265

33:我有一兒一女,全班有23位學生,將與孩子產生連結當成生命中的要事,學習將稱讚掛在口中、向孩子道謝,讓他們感受到我的看見他們的努力、我對他們有信心。


「思維模式(我們怎麼看事情、我們的觀點)主導我們的行為(我們所做的事、我們的習慣),而我們的行為就決定了我們所得的結果。如果想要有短暫、快速的改變,可以從行為下手,但若希望學校能夠產生長期、躍進式的改轉,就必須從人的思維著手。→觀、為、得P.273

「改變思維最好的方法,就是教導『原則』。原則不隨時空改變、放諸四海皆準,人的做法卻會隨著情境而改變。」P.273

33共鳴觀點:

1.以更豐富的眼光、無限潛能看待每一個孩子。

2.帶孩子設定目標,給予真心關懷。

3.自在、樂於教學,分享、影響他人。

Q&A分享:如何掌握7個習慣精髓,並運用在教學中?

1.轉換思維,以身作則。

2.養成閱讀習慣,重要書反覆讀。

3.直接教學、固定時間學習,將7個習慣融入生活中。

 

70954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33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