芬蘭人每到週末,多半離開首都赫爾辛基,到城外的木屋渡假,享受家庭時光。我們沒有令人欣羨的木屋,但或許出去露營是個不錯的選擇,我想,帳篷即是另一個家吧!

如何開始栽進露營這件事呢?我明明很喜歡住特色民宿,不擅烹飪,選擇餐廳首重氣氛、裝潢,美不美味則次之,特愛鄉村風格的感覺,嚮往貴婦的生活,喜歡悠悠閒閒度日,這樣的性格完全與露營不搭嘎。高中、大學都曾露營過一、兩次,一次還因大雨而落荒而逃,對住帳篷並沒有什麼特殊好感,但也不排斥,我自問,究竟是什麼支持著我呢?是一種不曾有過卻嚮往的感覺吧!曾經,約莫八年前,聽一位學生提到假日會去露營,心中迴響著一句話:「好幸福喔!」爸爸、媽媽帶著小孩去露營,就算什麼都不做,也是快樂的吧!

拜訪久違的表姐、姐夫和三位可愛的小姪女,他們已開始露營了,見最小的姪女凡凡回憶著幾次露營點滴,那眉飛色舞的模樣,就這麼自自然然的有了想做一件事的動機。老公積極的上網搜尋露營配備價格,還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,我們懷著一種看看就好的心情到家附近的露營店詢問,遇到好老闆、好客人,就這麼決定踏上露營的旅程。2014做一件不一樣的事情,發現更棒的自己,我告訴自己:Go Camping!


 

從今以後,展開美妙的露營生活嗎?這種想法真是太天真了!在面對成堆的露營裝備、大包小包之後,我對露營下的定義是:這是一種苦行僧的生活,一種修行。印象中,只有一年一度的搬教室,才會有如此大的陣仗,而現在,週週露的我們,只能儘可能的讓一切東西都有它的位置,好讓我們更熟練一切。為何說這是一種修行呢?當事情繁雜到非我們所能控制時,夫妻間的口角就會不經意的冒出,悄悄打擊彼此,考驗彼此,又是一種學習。

而真正露營時到底在做什麼?我的白話用語為:搞東搞西,純粹為生活而生活,搭帳篷為了有個睡覺的地方,搭客廳帳為了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,煮東西為了吃,煮咖啡為了喝,而孩子們為玩而玩,我真的很少在露營時還想到上班的事,有些未完成的事像暫時封存在家中某個角落,有些煩人的事則封存在腦中某個記憶的盒子裡,在我們搞東搞西的同時而被遺忘了。特別是露營前與露營後,「我忙,故我在」是我的心情寫照,若能縮短那「忙」的時間,會帶給我些許輕鬆與快樂。

露營也有恐懼的時刻,拔營那天遇到下雨,只能用逃難來形容,匆匆將充滿泥水、雨水的帳棚、布幕打包,匆匆回家,回到家中,即將外頭的溼冷帶回家,布幕垂掛宛如迷宮般,只見除濕機辛苦的工作,滿地濕滑,更顯忙碌了。夜深人靜時,只有我們一頂帳時的不安,或者是隔壁帳篷傳來的夢語呢喃,都會讓我驚醒害怕,提醒自己下次出發前要記得拜拜,或許我並不那麼適合野外生活,但卻又一再將自己置入那樣的環境,好讓自己克服些什麼。

在露營中會遇到什麼鄰居是未知的,但觀察別人的生活也是樂趣所在,除了青山綠水,我們將自己的生活坦蕩蕩的呈現在別人眼前,大家都是如此,遇上好鄰居,偶爾聊天、分食、分享經歷,這種鄰居關係則是大樓住家所缺乏的,對於人的不信任、提防使人與人之間隔著一道牆,在露營中最多隔著一層布,微笑、打招呼自然流露,這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。我想,支持我們前行的不外乎是許孩子一個快樂童年,亦是追求一種融於自然的、更自然的生活品質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33老師 的頭像
    33老師

    33 Wonderful Life

    33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